第89章 义渠国骑兵 (第2/2页)
跑,而和他并肩作战的原因。 一行六人一边赶路一边聊着天,讲着与沈老爷怎么相熟,以及沈老爷为人如何仗义等等。 忽然听到旁边山坡的另一边有叫骂声和女人、孩子的哭喊声。众人不由得停下来,噤声,听着声音来源和辨别着内容。 叶枫朝赵孟春使了个眼色扬了扬头。长时间的朝夕相处叶枫和几个人已产生默契。 赵孟春心领神会,下马,一路小跑爬到山坡上。赵孟春看了一眼后,立刻打手势让叶枫上来。叶枫带着老吴头跑上山坡,让大壮和剩下二人看着马匹。 叶枫向赵孟春手指的方向望去,看见至少有八九百名义渠国骑兵,押解着一千多大秦百姓向西北走去。被押解的百姓多数是青年男女和十来岁以上的孩童。 赵孟春小声骂道:“这些义渠国人经常袭扰我大周边境,不但掠夺粮食牲畜还掠夺青壮年带回去做奴隶。” 赵孟春家在晋国偏北方,那里经常可以听到有关义渠国人和一些戎狄人的事情。 叶枫记得以前看过水木森写的一本叫《匈奴简史》的书。 里面讲过,这一时期对大周有所威胁的是义渠国和一些化整为零的戎狄部落的事情。 严格意义上讲这些戎狄和匈奴也算是远亲。不过大家心心念念的匈奴人,此时还在大漠放羊。 匈奴一直到赵武灵王率领赵军赶走了林胡、楼烦等部落,在北部扩张了领土,设置了代郡、云中、雁门三郡,才与大家所理解的匈奴有了接触。 其实真实的匈奴并没有影视剧上那么可怕,从赵国赵武灵王到秦朝,再到汉朝汉武帝时期,与匈奴四次大战中,匈奴三次惨败只有一次小胜。 胜的那次是白登山之围,因为楚汉相争国力空虚,还有刘邦铲除异姓王引发叛变。 第一次惨败是匈奴倾全国十万骑兵,想趁赵国与秦国刚刚激战元气大伤的机会袭击赵国,结果被赵牧诱敌深入围歼大半。 第二次惨败是被秦国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凭借刚刚战胜东方六国余威,秦军所向披靡的战斗力和强弓劲弩打败。 同时被打残的还有匈奴邻邦娄烦和河南白羊王,从此有“秦军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以抱怨。” 而匈奴惨败的结果是一次比一次逃遁的更远。 先是逃离阴山和河套为中心的漠南草原,然后是跨过四千里宽的戈壁沙漠逃到漠北草原,最后一次被汉武帝打败,逃到远西。 而就这么一支惨败的军队到了远西,却造成远西引以为傲的罗马帝国的覆灭。 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传说,商汤灭夏后,将夏朝最后一个君王夏桀流放到了南巢。 三年后,夏桀死了,他的儿子淳维(有的书上称为獯鬻)带着父亲留下的妻妾和一些部众逃到了北方。依托于茫茫草原,以游牧为生,生息繁衍,逐步形成匈奴民族。 根据这种记载,匈奴人其实是古娲民族的一分子,他的祖先为夏朝遗民的一支。 匈奴其实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他们还有很多分支。比如山戎、猃允、荤粥等。 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人,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 还有人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民族也归为匈奴。对于匈奴的分支,史学界没有定论,但匈奴人是夏朝人的后裔,大家都比较认同。 其实冶铁技术的出现,让古娲人对周围游牧民族具有压倒性优势。只要古娲族政权统一,囤积足够的粮食和战马,加上铁质武器,完全对周边游牧民族压着打。 战国时的赵国、秦朝、汉朝武帝时期都可以虐打匈奴。 少数民族铁质武器不足一直持续到词朝时期。一些辱家臣子勾结无德商人走私铁器给游牧民族,从而游牧民族得到充足铁质武器,古娲人的优势不复存在,甚至开始呈现劣势。 这也是为什么游牧民族建立的曲朝可以大杀四方。 很多人认为古娲族经常被周围少数民族入侵,其实这种情况更多的只是发生在比较昏庸的统治者身上。 实际上古娲族最初的地盘很小,很多地盘都是对外扩张占领的。 古娲族每扩张一片区域就会建一座城,这也造成古娲族区域与很多少数民族混居的局势。 古娲族自古就融合了很多民族,三皇五帝时期就是不同民族部落的联合,周朝时古娲人居住地也并不是连成一片的,中间有很多受到大周统治的少数民族。 最明显的就是战国时期的赵国,赵国本身有很多少数民族组成,而且胡服骑射就是受到这些民族的人影响。不成气候的发明家的不成气候的发明家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