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魈的目的 (第1/2页)
越是宝贵的事物,就越是要小心的爱护,这是人之常情。 在魈的心中,身怀业障,擅长杀戮的自己,是不祥的,是污秽的。 而若灵只是个刚诞生没多久的孩子。 她纯净,善良。 若灵对他越好,散发出的光芒越亮,魈就越是不愿与她接触。 因为他不愿意让自己的业障污染了孩童纯净的心。 若灵是他的晚辈,就像是一个无瑕的宝玉,他想要远离她,保护她。 毕竟,她喊他一声魈叔,还大老远跑来关心他的身体... 她真的把他当做家人去尊敬。 那他又怎么能去污染这个孩子。 当然,魈之所以躲着若灵,和他冷淡疏远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 若灵学过一点心理学,她所知的心理学知识和理论有两种。 一种是因果论,一种是目的论。 什么是因果论,什么是目的论? 打个比方,一个长期受到霸凌的孩子,性格内向,不想出门,整日在家。 那么,过往遭受到霸凌的经历便是【因】,而现在性格内向,不想出门,就是【果】。 因为以前遭到了霸凌,导致他胆小内向,不想出门,这就是当前比较被主流接受的【因果论】。 如果以因果论来解释魈的行为,那么就可以说,他是因为从前的经历,导致了他现在性格冷漠,不愿与人接触。 但因果论也有弊端,它认为,当下你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过去的经历。 而过去无法被改变,所以现在的你也很难再改变。 而目的论,则与因果论完全相反。 目的论有个很经典的例子叫【18度的井水】。 井里的水无论何时都是18度,但夏天喝井水,会觉得清凉,冬天喝却会觉得寒冷。 水还是那个水,不同的季节喝,却是不一样的感受。 经历也是如此,经历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赋予经历什么样的意义。 同样是遭受欺凌与孤立,十年后,有的人仍旧抑郁寡欢,难以释怀。 而有的人,却是哑然一笑,因为这段被欺凌的经历,让他早早的就学会了与孤独对抗。 因为吃过苦,才会珍惜糖的甜。 因为那段被欺凌的经历,当他在遇到真挚的友谊后,才会觉得如此幸福与甜美。 说回原来的话题,什么是目的论? 还是拿被霸凌的小孩举例。 因果论认为,被霸凌的孩子是因为过去的经历,导致了现在的内心。 但目的论则认为,这个孩子的目的,就是不想与人接触,所以才以内向作为借口。 什么意思呢? 简单说就是,这个孩子,他其实内心是渴望得到关爱,渴望得到友谊的。 但是,他害怕自己再被他人伤害,害怕自己付出了真心却得不到回应。 所以,他以从前的经历,为自己编织了一个【遭受霸凌的内向孩子】的身份。 他的【目的】是不使自己再受到霸凌。 而有了这个【遭受霸凌的内向孩子】的身份后,他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把自己封闭起来。 这样,他就不会再与人接触,就不会再受到霸凌,不会再害怕遭到背叛。 诚然,封闭自己很痛苦,但相比于有可能再度遭受伤害,还是封闭自己更好。 这个孩子想要改变,但他失去了追求幸福的勇气,对他而言,虽然当下很痛苦,但相比于未知的未来,还是维持现状容易一些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